当前位置:梦之城娱乐平台官网 > 新闻动态 >

传统学习论观点试读40

2025-04-12 新闻动态 136

图片

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外篇・博喻》:学而不思,则疑阂实繁;讲肄不精,则长惑丧功。

本义解读:

学习如果不思考,那么不能理解有疑难的障碍会很多;练习如果不精熟,那么就会经常迷惑,起不到学习的功效。

思考与启示:

学习不能仅仅靠下苦功夫,而是要讲方法的。

学习的正确方法是,学的过程要重视思考,练习要追求精熟,靠“拚时间拚体力”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。

提高学习效益就应当在“思”与“精”这二个方法上下功夫。

南朝宋·裴松之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肃传注》:读书百遍,而义自现。

本义解读:

书,反复熟读百遍,其中的大义自然显现。

思考与启示:

书读百遍,强调的是“熟”,书只要读得熟,不待解说,就能自晓那其中的意义。

关键的就是要理解那个“百遍”不是简单地重复,而是要“熟”才成。不然就成了“小和尚念经,有口无心”了,“义”自是不可“自现”的。

“熟”是需要读书者眼到、口到,更需要心到、志到、脑到。
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体性第二十七》:夫才有天资,学慎始习,斲(zhuo,斫)梓染丝,功在初化,器成彩定,难可翻移。 

本义解读:

学习者的才华有一定的天赋因素在,但是一开始学习就要慎重。好比是制作木器和染丝绸,要在开始就决定功效;等到器具成型、颜色染定了,就不容易改变了。

思考与启示:

“好的开始,是成功的一半”,学习一开始就要有明确方向,再加上持续努力的习惯。方能学有所成。一旦学成习定,便很难改变了。
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事类第三十八》:综学在博,取事贵约,校练务精,捃理须核。 

本义解读:

所以综合的学识在于渊博,取用的事例贵在精约,梳理、考核学问务必精当,采摘学问的义理必须抓住核心。

思考与启示:

刘勰治学方法的精华在这四个字:“博”“约”“精”“核”。

做到了这四点,做学问,写文章可流传千古了。

“博”“约”“精”“核”不言而喻,但是怎样做到它才是最重要的。这可是不容易的事。

北齐·魏收《魏书·列传逸士第七十八·李谧》:青成蓝,蓝谢青,师何常,在明经。

本义解读:

靛青染料,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,然而它却比蓼蓝更蓝。

师生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,谁的知识多,思想深刻,谁就可以当老师。

思考与启示:

这里有个故事:李谧(mi)少小好学,博通诸经,博览百家。开始拜小学博士孔璠为师。数年后,孔璠反过来向李谧请教问题。李谧与孔璠师生互相学习的故事,成为教坛千古佳话。

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,时时可学习,人人在学习的社会中,更是“师何常”“无常师”,而应坚持能者为师、先达者为师的学习态度,随时随地地向能者学,向先达者学,才能让自己不至于“被”落后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标签: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相关推荐
标签列表